▲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認為校園霸凌,是一項長年難解且日趨嚴峻的課題。(圖/孫健萍提供)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於12月27日上午證實,25日發生的國中校園持刀喋血事件,受傷男學生命危送醫,經醫護人員裝上葉克膜及開刀搶救,仍於(26)日晚間不治。目前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講授法律課程的中華民國社會服務協會理事長孫健萍,以擔任過高中夜補校三年半的專任教師,並曾兼任訓輔、教務行政主管的經驗表示:校園霸凌是一項長年難解且日趨嚴峻的課題,霸凌除了從小學到大學校園外,已逐步蔓延至職域及社會各角落,台灣必須採取三項「正念」教育與社會政策,穩健地按照四個步驟推動,才能針對病灶,緩解校園霸凌。

孫健萍表示,霸凌是一個很難自我療癒的傷口,它耗損的不只是表象的關係和生活,而是基本對人的信任。OECD曾於2017年發表全球調查報告:「青少年主要的壓力來源就是霸凌。」挪威學者丹•奧維斯(Dan Olweus)界定「霸凌」就是「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校園霸凌大致分為關係霸凌、語言霸凌、肢體霸凌、性霸凌、網路霸凌等,亦有彼此競合的類型。

孫健萍引述兒盟調查分析,兒少遭遇網路霸凌,實際僅兩成願意求助師長。現代兒少生活已脫離不了網路,隨著使用網路時間倍增,網路成癮及霸凌議題也日益受到重視。近8成兒少認為:網路霸凌情形嚴重,但卻僅有2成被霸凌者願意求助師長;最令人擔憂的是調查發現:4成8兒少遭遇霸凌時,會感到慌張焦慮;更有逾2成兒少因被霸凌,而有自殘傾向。此外,兒少霸凌事件逐漸從傳統校園延伸至網路,根據兒盟調查顯示:兒少每週網路使用時間快速上升,社交活動也從實體轉為網路,其中,逾2成兒少曾經歷過網路霸凌,等於平均每5名兒少就有超過1位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其中又以被同學與朋友網路霸凌的比例最高;多數被霸凌兒少不願求助,主要是認為求助無用。這些霸凌樣態包括:被莫名攻擊或指責(占逾6成)、收到傳送給我激烈批評的訊息或留言(占約5成),以及曾被人在網路上散播不實指控或謠言(占約4成5),其中,多數被霸凌的兒少認為即使與師長求助,擔心講了沒用,或越處理越糟,甚至有部分兒少認為自己就可以解決霸凌問題。

▲孫健萍提供三項「正念」教育與社會政策,期能穩健推動,緩解校園霸凌。(圖/孫健萍提供)

孫健萍說「正念」防治校園霸凌應有「保護高風險群」、「輔導霸凌者」、「強化學校、家庭與社會連結」及形塑「防治霸凌」的社會氛圍等四個步驟。並落實下列三項教育與社會政策:
一、深化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間的溝通與連結。
二、強化在職教師「正念」防治網路霸凌的知能,並健全校園霸凌輔導與預防機制,落實法治教育—尊重彼此的差異性、營造互助正向的氛圍。
三、透過社會及學校教育來淨化人心,形塑「反霸凌、反歧視」的社會氛圍,進而推廣公共服務、培養兒少及青年的社會使命。

孫健表示說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生前愷切地表示︰「人類內心所想的與實行的,如果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前進,跟宇宙的定律相吻合,人生就會轉向好的方向。如果人類具有跟宇宙思維相反的自私想法,跟宇宙的流向背道而馳,就無法得到善果。」美好人生的思考方式就是擁有偉大的志向、常保持積極的心、不吝惜努力、誠實、凝聚創意、遇到挫折也不氣餒、心念單純、謙虛、為世界為人類而行動。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小心成為霸凌者,或在下個人生階段變成被霸凌者;一旦碰上了,能用愛、善良與堅強,培養自我癒合的「原力」,才能有效緩解校園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