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新書發表會宜蘭場,23日在宜蘭縣史館舉行。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mai qaRapungus——當代噶瑪蘭人的生命紀實」新書發表會宜蘭場,23日下午於宜蘭縣史館舉行。

1987年,噶瑪蘭人開始推動復名運動。同年,噶瑪蘭族復名之父–偕萬先生來到宜蘭縣史館(當時為史蹟文物小組)查找資料,開啟宜蘭縣推動噶瑪蘭文化復振的歷程2002年12月25日噶瑪蘭族終於獲得國家的承認,正式成為法定的原住民族。

然而,礙於中央法規修訂的緩慢,宜蘭的噶瑪蘭族人至今遲遲未能登記成為噶瑪蘭族。2016 年復名運動屆滿30 年、復名也邁入第15 年,為了能持續喚起社會對於噶瑪蘭族的關注,宜蘭縣史館辦理特展、出版專書,並串聯宜蘭、花東兩地曾經參與復名運動的噶瑪蘭族長者相互交流。

回首三十年,噶瑪蘭族人仍為族群的文化復振與復名而努力,不管是當年的參與者或新世代的族人,他們自身的族群認同、生命歷程、歷史記憶、文化參與,都如史詩般的精采而令人動容。為了保存這三十年來噶瑪蘭族人參與復名運動的歷史及當代族人的生命經驗,本館以七年時間進行宜蘭、花蓮、臺東3地29位噶瑪蘭族人口述訪談,由族人現身說法,透過有生命、有故事、有行動的噶瑪蘭常民史視野,讓我們了解噶瑪蘭人的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及其族群關係與對自身的認同。

縣史館指出,在以漢人為主流、族群界線早已模糊的宜蘭,其實仍留存著噶瑪蘭族文化的若干特性、承載著複雜重疊的族群意識。這本書集結29 位族人的訪談紀錄,區分成宜蘭舊社篇、宜蘭新鄉篇、花東地區篇,再依受訪者的年齡由長至幼排序。口述訪談是與時間賽跑的工程,付梓之前,多位受訪者陸續離世,更覺得此項工作的意義與急迫性,以此書作為噶瑪蘭人生命史的序曲,獻給致力推動文化傳承、爭取族群身分,以及努力生活的族人,並讓更多族人自我發聲,訴說自己與族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