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漁港賞鳥趣 現場抽Q版小燕鷗娃娃
桃園市府副秘書長邱俊銘昨(26)日上午前往竹圍漁港北堤參加2022小燕鷗賞鳥趣活動,並在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的見證下,代表市府與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壢東南扶輪社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小燕鷗棲地營造、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工作,桃園市野鳥學會也積極參與,為小燕鷗爭取更多的繁殖地,讓遠從南半球飛來的小燕鷗,能在桃園沿海安心撫育下一代。同時也特別安排假日賞鳥巡迴專車,在竹圍漁港天幕廣場及北岸停車場分別設有接駁站,民眾可搭乘接駁車前往賞鳥,有機會抽中限量版的「Q版小燕鷗絨毛娃娃」。
海管處表示,為了讓大家更認識小燕鷗,今年特別在竹圍漁港北堤舉辦2022小燕鷗賞鳥趣活動,7月10日前每逢例假日,就會準備高倍數望眼鏡,提供3梯次預約解說導覽,由野鳥學會志工在現地介紹小燕鷗的戀愛史。此外,也特別安排賞鳥巡迴專車,在竹圍漁港天幕廣場及北岸停車場分別設有接駁站,歡迎民眾多加搭乘,前往觀賞小燕鷗就有機會抽中限量版的「Q版小燕鷗絨毛娃娃」。另請大家於賞鳥時不要使用閃光燈拍照,以不驚擾、不喧嘩的友善方式,與美麗的小燕鷗相遇在竹圍,活動詳情可至臉書查詢。
海管處也強調,小燕鷗並不會特別築巢,加上蛋殼顏色花紋跟石頭很像,不易被察覺。如果民眾5到7月到海邊遊玩或淨灘,務必小心留意,千萬別誤踩天生帶著偽裝色的鳥蛋。若看到鳥媽媽們停在地面上,也要保持距離,不要去打擾牠們孵蛋育雛。小燕鷗是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不得任意騷擾、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者恐將面臨刑責,若發現有疑似違法行為,請協助蒐證並立即撥打海巡專線118報案。
邱俊銘表示,每年的5到7月為小燕鷗繁殖季,他們會遠從印尼、澳洲和紐西蘭等地飛來臺灣,並進行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直到7、8月時再南返。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喜歡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台灣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濕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大潭G1、G2區等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5個主要繁殖棲地,野鳥學會自108年起開始進行繁殖監測調查,依據最近3年的觀測紀錄,每年平均約150隻成鳥出現在桃園沿海,最高可達200隻,今(111)年截至6月初的調查結果,光在竹圍漁港北堤就已觀察到150隻成鳥,顯示竹圍漁港已成為小燕鷗重要繁殖地。雖然其他棲地因大環境變遷,成鳥數量有略微減少,但今年在桃園沿海出現的成鳥總數已超過往年的平均值。
邱俊銘提到,今年小燕鷗除竹圍漁港北堤以外的其他棲地,無論是成鳥及雛幼鳥數量都不如以往,確實是個隱憂,因此,希望透過MOU的簽署,由市府海管處整合中油、中壢東南扶輪社的資源,並與野鳥學會積極合作,在桃園海岸加強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包括搭建圍籬,防止流浪犬入侵、天敵、人車干擾,再配合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在此共築愛巢,並放置庇護瓦幫牠們遮風擋雨防日曬,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小燕鷗選擇在桃園沿海安心築巢繁衍下一代。
黃向文指出,我國有84種海鳥,其中有11種為我國保育類動物,在台繁殖的燕鷗便占了7種。只有小燕鷗主要在台灣本島進行雛鳥繁殖,而小燕鷗族群量在104至107年間有呈現下降的趨勢。據調查,小燕鷗族群超過百巢以上的大型繁殖地共有4處,桃園竹圍漁港為其中之一,而有多處繁殖地都有人為干擾與外來種及野狗入侵情形發生,在桃園市府努力下,逐步保留及營造小燕鷗棲地,避免受到人為、野狗外力侵擾,打造育雛良好場域,實為感佩。
中油副總經理邱家守表示,早期小燕鷗在桃園繁殖數量最多的地點在觀音大潭廢棄工業港,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地點,野鳥學會積極與中油協商多次爭取,108年決議在竹圍漁港北岸原小燕鷗棲地架設圍籬以提升小燕鷗繁殖成功率,作為大潭棲地損失的補償;另外在白玉海岸高灘地及大潭海岸棲地積極進行異地復育營造,期望能與市府加深合作,為小燕鷗復育及環境教育貢獻心力。
中壢東南扶輪社社長楊崇禎則指出,自106年12月在大溪區南興國小建置「校園鳥類生態教育牆」計劃起,便長期關注鳥類生態及保育,在108年起連續三年也為野鳥學會附設野生動物診所添購野生動物救傷所需的醫療設備與器材,並透過協會引薦加入小燕鷗保育行動做出貢獻,期望在大家合作下,能還給小燕鷗一個不受打擾且可繁衍後代的新棲地。
桃園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增祥表示,小燕鷗特徵是黃色的嘴和黃色的腳,尾羽分叉好像燕子一般,加上牠們棲息在海邊,所以有了「海鳦仔」的名稱,外觀很好辨認。小燕鷗在求愛時會在空中展示飛行、捕食的技巧,藉以獲得異性的青睞,公鳥也會啣尾小魚當作禮物來擄獲另一半的芳心,等到雙方情投意合之後,便會一起在地面找個小凹槽,再撲上一些卵石、細石完成愛的小窩。小燕鷗一窩蛋2至3枚,育雛工作是母鳥和公鳥輪流,幼雛一孵化不久便可行動自如,剛孵化出來的幼雛如果遇到危險會立刻蹲下,和礫石環境融為一體,憑藉天生的保護色來躲避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