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陳代理部長及國產雜糧科研團隊、技轉業者與產業聯盟代表合影。(圖/農業部提供)

記者翁一如/綜合報導

為提高我國雜糧素材價值及多元應用潛力,農業部於109-112年針對國產雜糧素材推動技術研發與加值應用,透過推動28項科研計畫,發展20項研發與改良技術,促成36項雛型素材及產品開發,更完成8項技術公告及授權,推動應用產品成功上市。農業部於(24)日舉辦「2023糧好生活科研成果發表會」,以國內雜糧作物多元發展為主題,展示16項雜糧在機能性與加工領域的科研成果,並邀請產業機關、研發單位、技轉業者與產業策略聯盟代表出席,陳代理部長特親自出席,一起見證國產雜糧產業多元加值的新篇章開啟。

▲陳代理部長及農試所大豆植物雞精研發團隊與技轉廠商合影。(圖/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說明,該部自109年起專案進行農產品高值化應用研發與推廣,鼓勵業界使用國產農業素材開發產品,並導入關鍵加工技術及製程優化,扣合該部推動大糧倉計畫,研究團隊投入國產雜糧「營養補給」、「代謝調節」、「應用模組」及「食品調製」共四大面向多元加工及機能性研究,為國產雜糧加值及開創更多可能。歷時4年成效卓著,今日特展示16項加值技術及應用產品(科研成果清單如附件),包括:中興大學完成甘藷「片狀甘藷(粉)加工技術」、「新穎甘藷加值化產品製備技術」,有償技術移轉予保證責任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阿甘薯叔),將該技術導入加工製程,並開發出甘藷熟粉與地瓜/紫薯拿鐵產品上市,提供國人沖泡飲品新選擇;農業試驗所開發「大豆發酵製作植物雞精技術」,研發出富含游離支鏈胺基酸之大豆植物雞精,並有償技術移轉予3家業者,其中森康食品有限公司已進行生產行銷,植物雞精主成份為國產發酵大豆,帶有天然鮮味及香菇雞湯風味成分,無人工添加物,為素食者友善的營養補充品,評估極具市場競爭力。

本次發表會除集結大專院校、試驗改良場所及研究法人共計9個研發團隊及技轉業者,並邀請農糧署及大豆、甘藷與特色雜糧產業策盟參與盛會,現場展示之16項雜糧素材加值技術及應用產品,係呈現農業部對國產雜糧產業之關注與投入,在政策性鼓勵國產雜糧生產外,同時投入科研資源研發加工加值技術,並將技術移轉至業者進行商業化生產,為雜糧產業開拓商機及提升加值應用潛能,為整體產業帶來正向循環,並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消費選擇,期望透過本次成果展示,增進原料供應端與廠商加工端對於國內雜糧素材的發展潛力與成果的瞭解,也讓民眾更加了解國產雜糧商品的優勢與多樣化之可能性,多加選購國產雜糧及加工產品,共同開創糧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