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中國機改捅出蜜蜂窩

中國

蘇世岳【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

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以下稱《決定》),關鍵詞兩個:「科技」與「金融」,前者主要對外要以舉國體制、奮起直追落實科技強國;後者則是對內要拆掉中國經濟發展中金融未爆彈的「引信」。

整體來看,科技強國未達成,只是擠壓中國霸權進一步的壯大,但金融監管改革稍一不慎很可能「地動天搖」。

金融整頓是習近平第三任期的重點

這一次通過的《決定》共13條,6條與金融有關。重點2個:

1.以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銀保監)為主體,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稱金監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接收中國人民銀行對金控的監管權,觀察重點一是把委員會改為局,委員制改為獨任制;二是未納入證監會。

2.金監局的工作重點,在地方金融監管而非中央層次,要解決長期以來地方金融「選手兼裁判」問題。

過去地方上既有中國銀保監、中國證監會的派出機構,也有本地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後者往往加掛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除履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外,還需承擔協調和推動本地企業上市等工作。金監局成立後,統一由中央監管,但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未強制裁撤仍可負責監管職責。

平心而論,這項機構改革一刀劈向中國金融的沉痾確實符合需要。但「十年疾、三年艾」金融機改的雙面刃,可能讓中國宣稱要達成的5%經濟成長目標淪為鏡花水月。

「能管」但「真能管」嗎?

中國金融與財政的不透明,一直是北京政府解釋不清的問題。但這要分兩方面來看,首先雖然仍不符合西方國家的期待,但北京政府認為相較於過往,中國金融的透明度是在加大的,西方國家的批評不甚公允。

但其實更嚴重的問題在各地方政府。過去諸侯經濟的遺緒讓北京政府對於地方金融和財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包括默許地方政府從地方金融體系「搬錢」融通財政,這就讓地方人民政府有上下其手的空間,但北京政府也難辭其咎,在金融海嘯時硬把中央的債務塞給地方,這一筆「爛帳」要怎麼算清楚。

新成立的金監局看起來權力還不夠大,預料屆時將聯手國監委和中紀委才夠力,但這一翻可能攪動的就不是金融秩序,而是北京和各地方政府的權力關係,到時又有多少人要「落馬」,地方上還有人敢拚經濟嗎?不拼,5%的成長目標怎麼達成?

民營經濟兩眼茫茫

眾人心知肚明的是,中國經濟的出口在民營經濟;但在美中貿易戰的大局中,「國進民退」成為習近平唯一的選擇,這一次兩會習近平刻意向民營經濟招手,畢竟中國5成以上的稅收,6成以上的GDP,7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崗位,以及9成以上的企業數量和新增數量都來自民營企業。

然而,中國是否會走上正確的道路轉向民營經濟,關鍵在於能否「平等對待」國、民營企業:包括要素價格(土地、廠房、設備)偏高、融資渠道少、金額低、期限短、利率高等,民營企業都面臨不利的局面。

在過去,民營企業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吸引下多仰賴地方金融機構的支持,這裡面有多少的「眉角」,金監局是否會「全盤買單」,還是要重建遊戲規則,這種不確定性如果不儘早消除,民營企業就難以規劃投資,這樣一來5%的成長目標怎麼達成?

總觀而言,2023年北京迫切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外在環境。對北京來說,整體國際環境不可能再壞,尤其是包括美、日、澳的對中政策,都在朝重開交流的方向推進,在這谷底可能反彈的時刻,中國確實要多花點時間處理一下經濟叢林式發展所遺留下的爛攤子。

延伸閱讀:美日韓在佈什麼局?

延伸閱讀:密克羅尼西亞想建交遭質疑「凱子外交」 吳釗燮證實有接觸

延伸閱讀:《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應討論而不應抹黑

The post 中國機改捅出蜜蜂窩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

相關新聞

SIS International 推出獨家個人護理產品諮詢、策略諮詢和市場研究解決方案

「課外活動節暨教材及用品博覽2024」正式開幕

Campari 重返康城影展,推出「We Are Cinema」活動以慶祝及支持電影製作

恒生保險推出升級版「晉盛」延期年金人壽保險計劃

IBM 軟體與諮詢解決方案在台灣、香港及90餘個AWS雲端市集上架銷售

技嘉啟動 2024 夢想抵嘉飛鷹計畫 招募研發人才開創 AI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