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首頁
  • >
  • 國際
  • >
  • 無人機偵獲與攔截,有效的防制作為(下)

無人機偵獲與攔截,有效的防制作為(下)

無人機偵獲與攔截,有效的防制作為(下)

2023/02/17 11:01:56文/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研究所碩士 周宇平

難以偵測的威脅,仍是中小型無人機,高空氣球也屬同樣威脅

拜現代科技所賜,現多種室外的無人機展演機率很高,控制能力也已趨成熟,尤其是動輒上百架無人機在夜間的圖形與燈光變化,甚為炫目。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小型無人機改裝容易,微型彈藥技術也不是難事,蜂群實施集體攻擊的機會應是可能,唯一的問題只是航程有限,必須在數分鐘內完成,適合對重要人物實施攻擊殺傷;而中型無人機仍然具備難以偵測的問題,而可攜帶的彈藥就相當可觀,單就以色列第一代哈比無人攻擊機(IAI Harpy)為例,這是以色列航太工業(IAI)在1990年代研製的產品,台灣也有類似的劍翔機,其攜帶彈頭約為20公斤,續航力超過六小時,航程逾500公里,若其航高超過300公尺幾乎無法目視發現,反制實屬不易,且這類型盤旋彈藥攻擊力十足,只要選定座標附近頻段的雷達系統,精準度夠接近目標,各型雷達或目標應該都會遭到重大損害而無法立即恢復戰力。美國近期打下中共的高空氣球也屬此一威脅,畢竟其不若無人機敏感,但本質上仍然具備較難偵測與側錄對方電磁訊號的可能技術,走意想不到的偏門,顯見情報技術的獲得,各種手段都可以運用,又怎只是軍事技術的單純範圍呢。

去年底南韓軍方在獲悉北韓無人機的動線後,就將防空警戒的戰備狀態調升到第2級,並前後出動F-15K、KF-16戰機、KA-1輕型攻擊機、阿帕契和眼鏡蛇直升機等實施攔截,其實成效不彰,眾所周知。

初判其越界飛行的無人機,應屬偵查型中小型無人機,翼展約二公尺,2017年南韓軍方就曾經擄獲北韓類似的無人機,但因為當時入侵行動中使用的無人機配備了攝影鏡頭,所以推斷當時是為了執行偵察任務,這次應該是在烏俄戰爭中受到無人機效益的影響,所以在此時發射了多架無人機襲擾南韓,報導指出,由於入侵南韓領空的北韓無人機屬於2公尺左右的中型無人機,在雷達判讀上的大小幾乎與氣球、鳥群無法區分,因此雷達操作人員很有可能在雷達判讀易受混淆,甚至視為雜訊濾除都有可能,畢竟此類目標在一般的雷達資料庫中並不多,直到無人機持續南下經目視後回報才開始重視,或是雷達訊號斷續,操作人員根本無法識別航跡,而南韓軍方面對此行無人機卻顯得束手無策之際,台灣軍方是否就能妥善中共各式無人機的襲擾,殊值深思。

2019年中共大閱兵時,中共展出無偵8、攻擊11匿蹤無人機,顯見其發展不斷,也已經進入匿蹤能力,匿蹤無人機大幅強化了傳統無人機的存活率與隱蔽性,擁有很大的優勢。同年三月下旬,西安科技企業成功試飛並交付了新研製的「蜂群無人機航母」,它能一次攜帶九架任務子機,並在空中釋出這些較小的無人機,從事偵察、攻擊等任務,有助於構建新型蜂群分布式「偵打一體」作戰方式。簡言之,此「蜂群無人子母系統」是因應未來複雜作戰環境的戰術需求,亦即九架「子機」由「母機」平台精準投放發射,可同時完成偵察、預警、干擾、攻擊、評估等多樣化作戰任務。美國海軍也曾用一架超級大黃蜂戰機,在空中施放大量的微型無人機,測試癱瘓敵方的雷達系統。同時利用大量便宜的無人機來消耗敵方的防空飛彈,也是正在快速發展的新戰術。

且近期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於去年耶誕節當天對台舉行海空演習,七艘軍艦、71架共機,24小時輪番擾台。這次軍演是要回應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對台軍援,現在也同時以各式大型無人機BZK-005/BZK-007/TB-001等型機配合襲擾,已有練兵之姿。且美國軍事網站動力(The Drive)去年6月2日曾經報導,中共第二艘航母「山東艦」日前被發現甲板上至少停放七架無人機。那些無人機看似有兩款,一款是大鵬CW-20無人機;另一款是翔翼CSC-005無人機,均可合理判斷,未來中共在太平洋海空域周邊將密布無人機系統實施各式作戰及偵巡任務。

目前針對小型無人機,礙於體積、航程限制,由於其渡海能力有限,但如果以各種機會投射近岸地區,將可對國內機場、基地、指揮所等重要防護目標造成威脅,雖中科院曾經表達可運用其「無人機防禦系統(UDS)」對周邊5公里內的無人機動態,使用雷達、電子及光學偵蒐系統掌握,並以電子干擾方式反制,但迄今未完整驗證其能力及效能。

據悉,美國雷神公司曾經派員來台簡報無人機防禦系統,除偵測能力外,使用雷射實施擊毀,但迄今美軍都尚未正式完成部署運用,且雷射易受限天候與距離影響,對台灣軍方幫助有限。顯見美軍現在面對無人機威脅,恐前述的能力也不夠。

無人機戰術或將改變台海作戰型態

現今軍用飛行器幾乎都是超音速的快速機種,面對無人飛行載具這樣的慢速、甚至可以懸停滯空的飛行器,目前大概沒有完全有效的方法,更何況無人機種類型式太多,大小不一,無人機的戰術影響力當然比傳統戰機更為靈活。傳統的雷達搜尋,受限於雷達頻段及偵測目標反射截面積的大小,由於缺乏資料庫統計與計算,光是偵獲就極為不易,所以面對這種新式威脅,軍方當然要有更好的反制規劃,但無人機不會僅僅是軍方才有的威脅,許多政治經濟等民生設施(如電廠、港口、機場),都可能面臨被襲擾或攻擊的危險,更甚者,是否該併同資安防制,由國安單位統一指導,檢討可能的潛在威脅,分析必要的防護措施,例如廣域性的建置無人機干擾或防護系統,將特定的重要區域列為防護範圍,這些都必須盡快規畫,畢竟完整建置都需要時間與經費,而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公開實施測試評估作業(POC),並逐漸調高徵選功能,切勿再使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取得系統。

畢竟台灣周邊空域有限,各型無人機飛行若是經過空域繁忙的地區,又緊鄰國際/國內航線,稍一不慎就有飛安疑慮,飛行計畫管理尤其重要,且當不明無人機已接近領海/空或敏感區域,緊戒作為如何提升,又應以各式方式斷然處置,極為迫切。但現階段提升「探測」和「擊殺」無人機的能力,恐成為各國軍方一大難題,台灣外島去年常受小型無人機襲擾,已是警訊,中科院的反制系統近年或初具成效,但如何面對多頻段/具備精確定位/聯網機群功能等,應是力有未逮,是否該整合三軍資源,計畫在數年內發展,完成能將中小型無人機偵獲的防空雷達或其他主被動式偵測系統布署,甚至成立指揮中心專責處裡;又如何使用國內技術,研發以干擾電波使無人機失效的武器系統,硬殺(Hard Kill)、軟殺(Soft Kill)、誘偏驅離等,多管齊下。軍方必須很清楚,在現代戰爭與未來發展趨勢,無人機的戰術影響力是否比傳統戰機更靈活?不僅僅是擾亂對方軍心,甚至可以發揮更大的戰術甚至戰略效能?

尋找增強面對無人機防禦能力和保護近域領空免受潛在攻擊的方法,各國或多或少都在努力,而現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即具備的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Securing Airport Operations,這是一種由 Rheinmetall Group 開發的革命性空中監視雷達及反制系統,可真或各式大小無人機並予以電磁干擾/攻擊,並統合管理監視及處置,其高階軍用版甚至還可以導引武器系統實施攻擊。

 

(C-UAS solutions for Airports) Rheinmetall Group

採取適宜的反制或擊殺方式

面對各式無人機偵蒐與襲擾甚至是被攻擊的威脅,在可偵測並鎖定的前提下,軟殺當然是最佳的考量,但使用電磁頻譜並不代表自己不受傷害或影響,平時使用就可能使周邊民間設施遭受干擾;以美軍為例,面對高空無人機與高空氣球,載人戰機也有飛行高度的限制,這次擊落位於美方境內的高空氣球,由於高度太高,幾乎超過一般戰機的升限,於是選擇使用F-22戰機攜帶AIM-9X飛彈實施攔截,如文前所述,戰機的飛行速度太快,要以機砲正對目標射擊不易,且恐有撞擊其破片的危險,使用短程價格較為便宜的飛彈是較佳選項。一般空層在威脅性低的考量下,慢速戰機則較為適合,問題最大的應該還是二米左右的中型無人機,由於在雷達偵獲的機率上較低,能夠擊殺的武器相對有限,預估在飛行台海平均120公里的航程需要一個小時,就是關鍵時刻,軍方各式雷達不可能全天候同時開機24小時搜索,高頻段雷達則偵獲機率較高,但同時也將面臨敵機臨空的急迫問題,由於飛行中,無人機熱源不足,地對空紅外線飛彈鎖定不易,以軍方而言,現役的武器系統仍然以35快砲系統以鋼霰彈或AHEAD彈藥擊殺最有效率,但有效射程僅約四公里,共同配置的麻雀飛彈數量極多,應可提升應對,且此類系統多僅配置軍用機場周邊,海軍艦艇也還有方陣快砲可以使用,但有效射程僅二公里,且耗彈量大,而陸軍現今部隊中,在早期高砲連裁撤後,已經沒有類似的系統可以運用,未來受襲機率恐不小,最適合的還是盡快建置機動式的電磁防護系統,平時就實施練習測試,戰時則立即全頻段開機干擾反制,才能防範此類無人機的攻擊。

未來漢光演訓科目,各式無人機偵獲與射擊,各軍種的各式雷達系統應該都要一一測試,確認我各式雷達的偵獲率,確保各空層、各種無人機都有完整的偵測涵蓋,而空軍氣象聯隊也定期會施放探空氣球,這些都可以列入偵測規劃,甚至是機砲或飛彈的射擊訓練中,畢竟,經驗越多,自己深知能力優劣,總不能由對方來襲再測試結果,然不足部分提升才有意義,且這些提升或開發經費,都不如戰機、飛彈、潛艦的高價,未來,無人機或將凸顯不對稱戰爭的實質意義。

民間公司所開發的全系列無人機防禦系統(帕斯卡科技提供)

筆者曾經赴英國倫敦參加RUSI (The Ra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歐洲飛彈防禦論壇.

相關新聞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凱伊橋遭貨輪撞毀,多人落水失蹤

巴爾的摩貨輪事故引發中美貿易緊張再升級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惹禍 日本逾百民眾住院!台灣進口商急下架

中國強推科技本土化 威盛及相關台股受惠股價飆升

馬英九四月訪中引發關注,台海情勢與兩岸交流再受矚目

法拉利車手塞恩斯戰勝疾病和對手,在F1澳洲站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