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健康
  • >
  • 下肢發黑恐截肢 「塗藥氣球導管」救七旬老翁

下肢發黑恐截肢 「塗藥氣球導管」救七旬老翁

123

下肢發黑恐截肢 「塗藥氣球導管」救七旬老翁

「醫師!我的腳最近很麻,都不能走路。我以前每周都去騎車登山,現在只能每天在家。」70歲的李伯伯沮喪的跟醫師說。李伯伯有高血壓病史,這次因腳麻、無法行走而找上醫生,經檢查後發現下肢血管阻塞,大腿血液無法正常流動,造成腳麻、腳痛等症狀。幸好及時就醫檢查, 若是沒有及時加以正確診斷治療,有可能會導致組織壞死,面臨永久失雙足的悔恨。

123

蔡明龍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腳痛、發黑可能是下肢血管阻塞,要盡快就醫,千萬別延誤了治療黃金期。

腳麻、足部冰冷等症狀 未及時治療恐截肢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心臟內科蔡明龍醫師表示,下肢血管阻塞與我們熟悉的心肌梗塞類似,都是因為脂肪斑塊長期堆積後,血管內壁增厚造成血流空間變少,容易導致血管阻塞,產生缺血的情形。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16秒有1人罹患血栓疾病、每37秒有1人因血栓死亡。血栓可能發生於靜脈或動脈,都要在短時間內快速處理,難以輕忽,否則可能日後易會有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腳麻、足部冰冷、下肢無力、間歇性跛行、傷口難以癒合、腳趾末端變黑等皆為常見的下血管阻塞症狀。蔡明龍醫師說,下肢血管阻塞若未及時治療,皮膚將會缺血壞死,變成黑色,嚴重時甚至會併發感染而需要截肢治療。因此若有以上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以免去截肢風險。截肢不僅會影響患者外觀,也會影響各項身體能力,數據顯示一年內死亡率高達34%,對病患跟家屬來說是很大的心理負擔。

下肢血管阻塞的發生與三高、抽菸、老化有關

蔡明龍醫師指出,下肢血管阻塞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大約40歲會開始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下肢血管阻塞疾病發生率。有長期吸菸習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皆為動脈栓塞的好發族群。此外,和國外下肢血管阻塞發生率相比,台灣病患往往都到了末期,出現腳痛、發黑才進行就醫,延誤了治療黃金時間。

塗藥氣球導管治療 大幅降低血管再狹窄率

在藥物治療方面,蔡明龍醫師解釋,下肢血管阻塞初期和一般心血管疾病治療方式類似,建議病人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的藥物,降低阻塞風險,同時積極控制三高,預防阻塞發生。下肢血管阻塞末期患者,血管已嚴重阻塞,則可利用手術打通血管。手術可分成以下兩種:

  1. 外科繞道手術: 嫁接自體血管或人工血管繞道跨過狹窄阻塞部位
  2. 介入導管手術: 使用導管氣球撐開狹窄處,必要時放入金屬支架。導管治療是使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傷口只有一個小孔且恢復較快。

蔡明龍醫師補充,外科繞道手術是較傳統的手術方式,現多以介入導管微創手術為主流。在做導管手術時,可使用塗藥氣球導管,釋放藥物進入血管壁,大幅減緩血管再次阻塞的時間,降低血管再狹窄的機率。蔡明龍醫師分析,塗藥氣球導管一年內再狹窄率約為10%,比起傳統氣球擴張術50-60%的血管再狹窄率來說,風險大幅下降許多,若病患經濟許可,塗藥氣球導管不妨是個好選擇。

如何預防下肢血管阻塞疾病?

預防下肢血管疾病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患有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需正確服藥並定期回診。同時也要保持規律生活,避免太熱、太冷或溫差太大的情況,以免增加血管負擔。蔡明龍醫師也提醒下肢血管疾病者務必戒菸,這樣不僅可以延緩阻塞惡化,也能降低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下肢血管阻塞雖然不易察覺,但可以提早預防,民眾應時常檢視自身狀況,若有相關症狀應就醫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治療!

 

【延伸閱讀】

女孩們小心!「瘦」膽固醇也可能過高 飲食、運動強度是關鍵

疫情降溫!本土+45,110 住宿機構定期公費快篩至7月底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資訊,請關注聲傳媒https://health-voice.com/

相關新聞

桃園這些地方12月起全面禁菸 衛生局:最高可罰1萬元 

光感上色擔心銀離子的殘留 台灣研發黑黛獲國際發明大獎!

中山醫大第一屆全國醫學人文競賽 探索生命與社會關懷

天冷來碗「海帶湯」 對身體有這些好處

每天半小時「光照」洗禮 桃療助中年男熬過季節性憂鬱症

綠茵生技董事長吳嘉峰 榮獲2024「安永企業家獎」優化致志企業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