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首頁
  • >
  • 健康
  • >
  •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

Long COVID 新冠病毒後遺症

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

好發40歲以上成人 症狀多樣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

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施打疫苗
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
張書綸提醒,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且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但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

【延伸閱讀】

數位疫苗證明你申請了嗎? 確認「這幾點」才能真正省事

疫情升溫不用怕 WHO提出「非藥物介入措施」應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聲傳媒https://health-voice.com/

相關新聞

第135屆廣交會展示前沿五金工具產品,向全球展示行業創新成果

Kamet Capital重塑財富管理格局:融合西方策略與亞洲文化

法國 MND 集團推出用於山區、旅遊區和城市空間的 ORIZON™ 新系列脫掛式纜索運輸設備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融合的先驅計劃:積極應用數字身份與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

應科院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展示創新技術

豐田汽車金融公司實施威科集團旗下的 CCH Tagetik 企業績效管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