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首頁
  • >
  • 焦點
  • >
  • 記得儲水!桃園5/15~5/16大停水 僅1區不受影響

記得儲水!桃園5/15~5/16大停水 僅1區不受影響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0)日下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經發局5/15-5/16停水台水及桃市府因應計畫專題報告後表示,因應今(112)年1月7日龍潭三坑破管事件,台水公司預定於5月15日至16日辦理三坑原水站原水管改善工程,併同辦理龍潭、大溪水管維修、電氣設備檢驗等五合一工程,停水時間於5月15日深夜0時起至16日下午15時,除龜山區外,桃市其他12個行政區均受影響,約影響304個里、39萬戶。張善政指出,因應此次台水公司停水計畫,市府各局處如臨大敵、戰戰兢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請相關局處隨時掌握情況,並提醒民眾務必提前做好儲水工作。

 

經發局5/15-5/16停水台水及桃市府因應計畫專題報告。圖:市府提供

經發局長張誠說明,台水公司二區處將於5月15日至16日辦理三坑原水站原水管改善工程,為減少停水次數,避免重複停水,將併同辦理龍潭、大溪水管維修及淨水廠電氣設備檢驗等共5項工程,以提升桃園整體供水穩定及電氣設備安全。此次停水影響範圍大,停水時間最長為39小時,涵蓋12行政區共計304個里,影響戶數約39萬戶,其中停水18小時約4.4萬戶、20小時約9000戶、31小時約28.1萬戶及39小時約5.6萬戶。

 

張善政請相關局處隨時掌握情況,並提醒民眾務必提前做好儲水工作。圖:市府提供

張誠表示,為減少市民不便,台水將設置70處飲用水供水站及調派13台水車,以因應民眾飲用水需求;此外,市府也因應此次停水計畫,提早進行整備工作,停水期間將開放234處非飲用水供水站及區公所管理水井32口,以供民眾就近取水,上述飲用水供水站、非飲用水供水站及水井開放時間皆為5月15日上午8時至晚間21時、16日上午8時至下午16時。

 

張誠也說,停水期間市府將成立「大規模停水應變中心」,由各相關單位分工執行應變工作,確保供水站及水井正常運作,同時市府也要求台水公司確實掌握本次停水各項工程施工進度,避免工程延宕,務必如期完成復水。

 

副市長王明鉅補充,此次台水公司停水計畫自5月15日深夜0時起至5月16日下午15時,主要是考量周末六、日2天相關工業區大用水戶用水需求較低,民眾在此時進行儲水作業較不易受到水壓影響,儲水工作會更順暢,這也是台水公司選擇於星期一開始停水的原因。

 

有關此次桃園大停水影響區域,台水表示,此次桃園地區停水用戶數39萬0636戶,減壓用戶數1萬6683戶,其餘地區可正常供水。15日深夜0時至晚間18時止,共計18小時,停水區域有龍潭區全區;大溪區福仁里、田心里、興和里、一心里、一德里、康安里、福安里、復興里、新峰里、義和里、美華里、瑞源里、仁文里、三元里、光明里、仁和里、員林里、仁武里、仁愛里;復興區三民里。

 

台水也提到,15日深夜0時起至15日晚間20時止,共計20小時,停水區域包含大溪區永福里、中新里、月眉里、瑞興里、南興里、仁美里、仁義里、僑愛里、仁善里及八德區瑞德里。

 

台水表示,15日深夜0時起至16日上午7時止,合計31小時,停水區域涵蓋楊梅、新屋區、平鎮區全區;觀音區新興里、保生里、大潭里、廣興里、白玉里、觀音里、三和里、武威里、崙坪里、上大里、富源里;中壢區幾乎全區受影響,僅仁和里、仁祥里、仁德里、華勛里、華愛里、篤行里、興仁里除外;其他停水區域尚有大園區海口里、竹圍里之領航路以北,包含航翔路107號、內海里、圳頭里、後厝里、大園里、沙崙里、青山里、青峰里、五權里、埔心里之國道二號以西;桃園區龍山里龍山街、龍門街、中山路1562巷;蘆竹區中福里龍林街之內定二街至福興三街、福興三街。

 

台水指出,15日深夜0時起至16日下午15時止,合計39小時,停水區有大園區田心里、橫峰里、北港里、南港里、和平里、溪海里;觀音區樹林里、草漯里、大同里、藍埔里、廣福里、新坡里、草新里、坑尾里、富林里、金湖里、塔腳里、保障里、大堀里;新屋區清華里、新生里、新屋里、頭洲里;楊梅區永平里、永寧里小楊梅與老莊加壓站;平鎮區金星里、平南里、南勢里、新貴里;中壢區過嶺里、龍東里、龍昌里;蘆竹區新莊里中油街。

 

至於降壓部分,台水表示,15日0時起至18時止,共計18時,影響區域包含八德區瑞興里、福元里、瑞發里、福德里、興仁里、福興里、興中里、瑞豐里。

 

本篇文章轉載自 桃園電子報

相關新聞

美國巴爾的摩市傳出驚悚橋樑坍塌事件,與全球供應鏈或面臨衝擊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凱伊橋遭貨輪撞毀,多人落水失蹤

巴爾的摩貨輪事故引發中美貿易緊張再升級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惹禍 日本逾百民眾住院!台灣進口商急下架

中國強推科技本土化 威盛及相關台股受惠股價飆升

馬英九四月訪中引發關注,台海情勢與兩岸交流再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