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 首頁
  • >
  • 社會地方
  • >
  • 外交成果國人共享 「變數說」或「氣氛微妙說」是疑美論的2.0版

外交成果國人共享 「變數說」或「氣氛微妙說」是疑美論的2.0版

蔡英文總統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圖:蔡英文臉書)

吳建忠【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刻意低調,不過拜中國透過外交戰狼頻頻高調「警告」之賜,引發國際媒體高度關注。而前總統馬英九則以祭祖名義前往中國交流,對比出訪中美洲友邦,過境美國會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雙方互別苗頭。

蔡英文總統訪美「明為過境,實則訪問」,民眾對總統出訪的認知是什麼?正常人沒有人會認知到蔡英文訪美是挑釁,而台美友誼的展現是低調穩定,願意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這次蔡英文出訪,儘管聚焦在和麥卡錫的碰面,但只要總統「過境」繼續朝「訪問」深化,已形同實質訪美,這個政治移動不謂不大,更可看出台美外交關係的進展是長期的累積。

針對蔡總統過境一事,美國政府平鋪直敘表達一個即將發生的事實,在過境符合美國長期政策的基本論述上,談及「每次過境都很順利」,接著把結論導向「北京沒有理由反應過度」,並重申美國有意與北京保持溝通。

在蔡總統訪美行程中,有心人持續放出「氣氛微妙」訊號,從說著美國國務院喊卡總統「過境簡報」,接著為何自圓其說的質疑「過境簡報」為何取消又恢復?也有第五縱隊放出美國行的「變數」說,包括臆測蔡總統在雷根圖書館演說的行程被取消,或是美國取消簡報和蓬佩奧未出席是一個訊號,與麥卡錫會談可能不是面對面,會有一個折衷的「視訊」方案等。

這些人煞有其事分析,美國在壓低蔡英文受訪新聞量,前國務卿蓬佩奧並未到場,在僑宴上,紐約州長、紐約市長都不在,去現場的只有紐澤西州州長。然而,簡報說明對台美關係是利大於弊,這跟蔡總統接受的禮遇一點關係都沒有,臆測誰出席誰不出席,有心人士想要混為一談,搭配中國僑民200元抗議走路工,都可以看出北京軟硬兼施。可想而知,整天看這樣的媒體報導,最後對世局的判斷都成了郭正亮和朱學恒的觀點,成了疑美論的同謀。

蔡英文預計在4月5日到洛杉磯與美國眾議院長麥卡錫見面,瞭解美國政府與政治的人都知道,麥卡錫是美國政府第3號人物,也是美國總統繼任的第2號人物,眾議院議長身份重要性不言可喻,更是必然高度敏感。

議長對於友台法案通過的重要性,截至3月31日,本(118)屆國會友台法案的法案名稱有《不歧視臺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臺灣衝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保護臺灣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 Taiwan Act)》、《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透過金融制裁阻止中國侵略臺灣法案(Deterring Communist Chinese Aggression Against Taiwan Through Financial Sanction Act)》、《美台先進研究夥伴關係法案(United States-Taiwan Advanced Research Partnership Act)》、《臺灣保證落實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臺灣民主防衛租借法案(Taiwan Democracy Defense Lend-Lease Act)(兩院均有提案)》、《與台灣同一陣線法案(STAND with Taiwan Act)》、《台灣保護及國家韌性法案(Taiwan Protection and National Resilience Act)》。

而本(118)屆國會友台決議案名稱有《表達國會意見:美國應恢復與臺灣之正式外交關係、就雙邊貿易協定進行協商,並支持臺灣在國際組織之會員資格》、《支持臺美洽簽「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

在美國國會不斷增加對台守備的法理依據的當下,中國對台灣的敵意和野心卻日益高漲,對於美國國會對台灣的支持,可以看出美國國會主導對台政策,美國行政部門必須配合國會法案。而美中台共同利益是防止意外事件發生,任何一方都有責任來控管不必要的危機爆發,加上蔡英文訪美期間與麥卡錫會晤,相比兩人在台見面的政治複雜性低。日前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就被視為一種懲罰手段。此刻討論蔡英文會晤麥卡錫會再次激怒北京,這已經是假議題,更有甚者,已經有第五縱隊開始檢討蔡英文這次出行,到底是弊是利?

眾所周知,蔡英文的訪美行程是為了台海和平,中華民國台灣的態度已經表明,我們「知所進退」在外交的突破與不能說破的藝術。雖然如此,這次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也是委婉堅定的告訴國際世界,這是中國步步壓縮台灣外交空間的突破,中國若據此發動軍事威脅衝突,這不是逼不得已的選擇,而是無理取鬧的巨嬰之國。

延伸閱讀:蔡英文的民主傳承

延伸閱讀:新北市議員恩怨萌生退意?民進黨不放棄勸進江永昌再戰2024

延伸閱讀:美國FBI證實 武漢肺炎來自中國實驗室 馬斯克也轉發推文!

The post 外交成果國人共享 「變數說」或「氣氛微妙說」是疑美論的2.0版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

相關新聞

面對長久戰事之中的外交試煉:台灣與全球如何支撐烏克蘭?

頂尖運動員再次雲集於萬眾矚目的 FlowBank 錦標賽

美國暫停對以色列彈藥援助:挺巴勢力影響或其他因素?

聚焦新車熱點 汽車之家創新引領北京車展新風向

情緣一線生命消逝,網路爭議與社會反思交織之下的「胖貓事件」

新華絲路:四十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連雲港實現巨大飛躍